同行三载 | 斯文少年访谈录
发布:Senior
时间:2023-04-27

SENIOR

目录


序言
第1章:使命
第2章:回归产品的意义
第3章:将老树洞里的深渊一眼望穿
第4章:在创业公司中“创业”
第5章:翻着倒计时牌,等着孩子走出考场
第6章:撒出去的豆子,干脆利落
第7章:斯年躬身入局,言必行,行必果
第8章:别和绕路的人同行
第9章:房子要装得下所有人梦想才行
第10章:你们是皮包公司吧?
第11章:年会的奖金,我拿出一半来发红包

结语


序言

2020.4 - 2023.4

我们走过整整3年,

3年时间,我们用直径不足1M的车轮,转出了超10,0000KM的运输里程;

3年时间,我们用无人驾驶的卡车,完成了超过25,0000 TEU运输业绩;

3年时间,我们实现了真实场景的混行作业,与有人驾驶的卡车“切磋车技”;

3年时间,我们的落地项目纵贯南北,遍及江海港口;

3年时间,我们兑现了第一个约定,实现了港口通用无人驾驶的产品化。


关于梦想,
纵有遥不可及
却因同行有你们
变得触手可及

三斯而行,
致我们的相遇
三斯而行,
致我们挥洒的青春

谨以此篇记录我们成长的1119天

献给每一位与斯年同行的伙伴


第1章:使命

3323.jpg

理论向实践转化,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,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。转化之难之痛,在于其背后的价值判断,甚至否定之前的自我,也意味着近乎苛刻的探索每一种可能。

第2章:回归产品的意义

640 (5).png

“SENIOR”,代表“资深、专业”,表达了斯年智驾追求专注、专业和专心,行稳致远,不疾而速。

无法实现可复制的、高效的无安全员混行作业,自动驾驶就没有意义。

不能规模复制的技术成不了产品,不能落地应用的产品也没有意义。在过去的三年中,我们先解决了自动驾驶的问题,又深入行业解决了作业问题。我们为技术赋予了可视的形态:无人驾驶车辆可以混行作业、多重冗余的精准感知保护港口车/人/设备安全、全局调度提高作业效率……


与其说我们是大胆创想的科学家,我其实更愿意标榜我们为改造世界的工程师!


——斯年智驾创始人/CEO 何贝


第3章 将老树洞里的深渊一眼望穿

640 (6).png

系统中间件替换,可能会是我们最痛苦、同时也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一段经历。

之前我们使用的中间件系统类似于黑盒,在传输不稳定的情况很难锁定问题,为此我们决定寻找新的中间件替代品。在调研市面主流中间件后,我们发现如果直接使用ROS2或Cyber适配改动很大,风险也不可控。经过反复的设计与尝试,最终我们确定了一套斯年专属的兼容方案,当跨设备时使用DDS传输数据,而在设备内则兼容原有传输机制。理想是丰满的,但在实际开发中再次遇到了难题。我们的使用场景是多网卡、多网段的复杂连接方式,在我们“前无古人”的方案面前,我们只能通过查看大量的文档、DDS源码、系统优化,不停修改实验,才终于生成出适合我们目前业务的参数适配方案。那段时间,我们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与参数,仿佛陷入了一个深不见底又盘根错节的老树洞,要看透黑暗,还要理清脉络。

随着我们对架构不断的优化,不仅可以满足算法模块越来越高的数据实时性要求,CPU占用率和传输效率也在不断改善。

如今回望深渊,黑暗已驱散,一眼望穿。


第4章 在创业公司中“创业”

640 (7).png

那时斯年刚刚成立,我还清楚记得是在宁波泊寓和贝爷经过多日的研讨,最终确立了斯年智驾硬件全自研的路线。只有全自研的硬件才能在最小成本的前提下,最大程度的发挥硬件的能力,让软件更高效、更灵活。

2020年,硬件部门1人,完成CCU自研与应用;

2021年,硬件部门2人,将自研定位办卡部署到车上,并开始了车规级MCU开发以及域控产品预研;

2022年,硬件部门15人,完成域控和第二代定位硬件的研发,并实现了上车应用。

三年间,我见证了从1个人的硬件组到15个人的硬件部门的团队变化,见证了斯年坚持硬件自研体系从0到1的全过程。

如今,我们的自研硬件已是斯年智驾技术壁垒上坚实厚重的砖石。两大品类、三个大版本的迭代,也让斯年智驾成为了业内少有的自研硬件上车应用,并在项目中落地的自动驾驶公司。


第5章 翻着倒计时牌,等着孩子走出考场

640 (8).png

从车辆进场到硬件设备安装再到传感器标定,从各模块调试到整系统联调,我们制定了详尽的步骤,也通过倒计时的方式规定了严格的排期。全力以赴备战厦门“大考”。

那天的海润码头灯火通明,我们的IMV(智能无人平板车)即将迎来第一次无人实船夜间作业。凌晨2点30分,IMV车队驶入码头面开始实船作业,不间断、有节奏的完成装箱/卸箱,井然有序的在港口内行驶,就这样持续无人运营至凌晨6点。虽然过程中暴露了一些值得继续优化完善的细节,但整体来说首次无人实船作业非常成功。斯年智驾包括两位CTO在内的数十名同学齐聚海润现场,海风无情的吹在每个人脸上,但空气中却充满了激动、紧张、兴奋的情绪。我们就像陪考的家长,等着“孩子走出考场”,迫不及待分享收获的喜悦。


第6章 撒出去的豆子,干脆利落

640 (9).png

作为常年在一线现场的同学,最幸运的是总能第一时间直接见证我们的每一次进步。比如去年,当我们反复进行全模块算法优化验证后,车辆对位稳定性大幅提升,我们的车子在堆场精准对位,行驶轨迹流畅顺滑,作业过程一气呵成。

从最初的0号车首次上路测试到厦门海润码头38辆车量产交付,我深刻体会到做实事的不易。有时我看着我们正在作业的车子,眼前仿佛出现一把撒出去的豆子,“唰”的一下倾泻而出,却又遵循着物理规律,自有打算,各有去处。

第7章 斯年躬身入局,言必行,行必果

640 (10).png

初涉世事的斯年一开始并不是客户最宠爱的孩子,一同进行测试的还有其他自动驾驶公司。大家都知道,初步落地时,斯年在码头需要完成的近千项测试,并不是打一千个勾那么简单,每一项测试都凝聚了我们技术方案的调整与优化。我们面前有一面“功能补全”的墙,从墙上扒下来的一块一块的砖就是我们进步的功勋。而客户想要的是直接把墙推倒。

这个时候,我必须要笑着去消化客户因超前预期给到的压力,为公司争取时间与体谅。渐渐地,我们技术,我们的运营管理,以及始终保持积极的商务关系,让客户看到了斯年与其他自动驾驶公司相比较的优势。直到今天,我们已成为宁波港大榭码头唯一一家签署了运营合同,并且已经运营了近两年的自动驾驶公司。


第8章 别和绕路的人同行

640 (11).png

记得刚刚入职斯年不久,就接到了老板发出的技术宣传页设计需求。根据我之前的工作经验预判,一个设计方案在内容确定之后,视觉设计至少也还要再被虐上个七八遍,最终往往又会改回最初的设计版本。我带着觉悟去找老板进行第一次审核,果然被指正了几处技术表述不当和优先级排序的问题,但他却对视觉设计的修改只字未提。我心里没底就问老板是否还有对设计风格的修改意见,老板却说: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怎么美这件事,晓苑老师说了算。”

这份方案没有五六七八版的修改,很快就确稿完成了制作。简明的需求,高效的沟通,完全的信任,反倒把初来斯年的我整不会了。原来工作有捷径,前提是别和绕路的人同行。


第9章 房子要装得下所有人梦想才行

640 (12).png

最初,我们的办公室仅是一间30平米左右的“会议室”。我们所有人都挤在这一间办公室里,今天老板和我当同桌,明天一早他可能就又没了位置。那时,我们的房子很小,但是我们的梦想很大。后来,我走遍了海淀的写字楼与园区,只为找到一幢装得下所有人梦想的房子。

终于,我们在中关村租用了500多平米的办公区,这时公司已经有了100名同学,而且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固定工位。我本以为,这下梦想不会再觉得拥挤。但没想到,与公司规模一同变大的,还有每个人的梦想。
这不,成立三年的斯年也搬到了第三个新家——1200多平米的独栋办公楼。不过我有个预感,用不了多久,我又要去再找房子了。


第10章 你们是“皮包公司”吧?

640 (13).png

可能你也听说过,斯年一开始的办公室只有一间十来个工位的小房间。有一次候选人来公司面试,竟然被质问:“在网上都搜不到你们的网站和词条,当真是搞自动驾驶的,不是皮包公司?”那时固定在公司坐班的只有我们职能支撑部门的四五个人。技术团队当时都驻扎在项目一线,我也是入职半年后去宁波出差才见到传说中的技术大佬们。而老板那天的行程更是抓马,他正好去一位候选人所在的城市,亲自发出入职邀请。

随着斯年在行业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优秀人选开始主动联系斯年。逐渐的,我们从最初“七八个人十几条枪的游击队”,发展到现在150人的“加强连”规模,但斯年一直没变的,是对人才的重视。


第11章 年会的奖金,我拿出一半来发红包

640 (14).png

记得20年底,公司在宁波举办年会,那时正值我怀孕待产,不方便过去。虽然遗憾,但想着以后还有很多机会也就释然了。年会当天,突然接到同事的视频电话,视频那头,老板和大家挤在一起,打趣到:“我们想着你在家可能也无聊,还不如开着视频跟我们一起玩呗。”看似不经意的对话,实则是他们的“蓄谋已久”:早就安排好的线上年会、我的抽奖牌、伴手礼,甚至在大合影时还预留了“召弟”空位。

温暖的人,是一道光。来到斯年,遇到温暖的人,也成为了温暖的人,然后把温暖传给传递给周围的人。我很荣幸,能陪伴公司走过这三年;也更加坚信,斯年乌托邦会延续生生不息的希望。
PS:那年年会,是姣姣代我抽的奖。结果,竟抽到了2000元奖金。喜气大家一起沾,于是就有了《年会的奖金,我拿出一半来发红包》的故事。


 结语

640 (15).png